今天市场继续上涨,8月A股完美收官,今晚主要叮嘱两件事:
第一件,有些人减仓后比较焦虑,看到再涨有卖飞的懊恼,看到下跌又不知何时买回。
这个问题产生的根源,主要是凭感觉和情绪交易,缺少规则。
没有规则,就觉得自己永远卖不好。因为必须既卖在短期最高点,又卖在长期最高点才没有懊恼才能满意,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有规则,买点买卖点卖,每次交易完成后,等待下一个目标(或者仍是这个目标)新的买点出现,就会很从容。
再和大家一起复习下中线买卖的规则:
1.买入。需要等待一个中级调整,好的买点总在调整后,做强势股的第二波(第三波)。
一般来说,回调时间超过4周,或者回调幅度超过15%,都可以认为是中级调整。然后等待20日均线拐头向上。
2.卖出。基于20日均线买入的,对应20日均线拐头向下卖出。有时候短期涨太多,可以减仓部分先吃几口馅饼。
一般来说,短期涨幅达到40%左右,可以认为是市场给的馅饼。
当然,无论买卖,没有精准数据,因为每个标的弹性不一样,每轮行情烈度不一样。以上分享的,是我常用的大约摸的数据。
买卖永远存在遗憾,我早已经不追求精准,一步步执行好自己的计划最重要。
第二件,有人喜欢观察所谓的“情绪指标”和“反向指标”,然后试图以此猜测顶底。
好像这种方式还很流行,背后原理是“大众贪婪我恐惧,大众恐惧我贪婪”。但是,大多数人其实都没掌握精要,只知道点皮毛在那里瞎判断。
实际上,大众情绪大部分时候都是对的,因为能形成合力,然后产生“趋势”。在投资中,大部分时候都可以跟着大众情绪走,即:顺势而为。
大众只会错两次:一次是大底,一次是大顶。前者是因为太多人看空后,筹码已经基本卖光,再也砸不动盘;后者是因为太多人看多后,绝大部分资金已经入市,没有足够资金再推动股价向上。
除了这两次之外,其余任何时候自作聪明,以为在独自保持清醒,都会在市场吃亏。
另外,很多人判断得太随意,根本没有足够的样本和量化的标准。
比如,“今天去买菜听到有人聊股票,所以市场要见顶了”。这种判断就特别扯淡。干嘛,炒股的人就不能去买菜了?
又比如,“现在很多散户冲进来,所以市场要见顶了”。同样很扯淡。干嘛,你不是散户?你不在股市?
记得去年2700点的时候,有人说,既然我还在公众号文章看多,那么市场就还远没见底。对此,后来我都懒得反驳。如果真再也没人看多,那每天市场那么多的卖盘是谁买走的?
所以再烂的市场,也一定有人在看多;再好的市场,也一定有人在看空。你怎么分辨,多空失去平衡的那个临界点?
回到当前行情,无论是股票估值还是大家情绪,肯定还没到大的泡沫期。所以,越多人开始关心股市,只能说明上面还有更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