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5月中美重启谈判以来,双方进行了四轮会晤,分别是5月的瑞士日内瓦,6月的英国伦敦,7月的瑞典斯德哥尔摩,9月的西班牙马德里。
除去8月的戴维营/北戴河时间,中美谈判团队几乎保持着每个月一次会晤的进度来推进谈判。
梳理一下四轮会晤,每一次的谈判都有侧重点,也可以说是层层递进。
5月日内瓦会谈的重心是相互撤销部分报复性关税,之后,中美之间几乎中断的贸易逐步恢复,
6月伦敦会谈的重心是相互撤销部分非关税制裁,之后,中美相互卡脖子的稀土磁铁与高科技产品(AI芯片)逐步恢复,
7月斯德哥尔摩会谈的重心是扩大合作议题范围,为中美各部门恢复沟通奠定基础,之后,中美外交与安全合作开始逐步恢复,美国官方频频释放对华善意信息,中美防长首次对话,美国在俄罗斯石油二级关税、黄岩岛保护区等问题上以退让示好。
9月的马德里会谈的重心是敲定交易条款,为接下来的元首会晤奠定基础。
基于这个理解,我们再来看马德里会谈后中方释放的官方信息:
李成钢表示,双方围绕TikTok及中方有关关切进行了坦诚、深入交流,就以合作方式妥善解决TikTok相关问题,减少投资障碍,促进有关经贸合作等达成了基本框架共识。
政事堂帮助大家来个“中译中”,翻译翻译什么是“基本框架”。
1、在Tiktok代表的敏感数据领域,试点恢复中美合资,
2、开放投资限制,试点恢复中美资本流动,
3、开放贸易限制,试点恢复中美贸易循环。
这基本框架够大了吧,借鉴历史会发现这个框架可能比大家想的还要大。
四年前2021年下半年,拜登为了回报倒戈支持他上台的美国军工复合体,酝酿了一场俄乌的军工盛宴,四年后的2025年下半年,特朗普为了回报倒戈支持他上台的美国科技集团,也需要酝酿一场中美的科技盛宴。
再加上美联储马上要降息,特朗普是用一连串巨大的大饼,把我们和美国的科技集团都绑在他的战车之上,形成一个滚滚向前的庞然大物,中国就像四年前的俄罗斯一样,想下车都很难。
理解了这一轮马德里谈的是什么,也就容易理解为什么我们这次郑重声明“中国绝不会以牺牲原则立场、企业利益和国际公平正义为代价,寻求达成任何协议”。这一次马德里谈的内容之宏大远超以往,以至于美方提出了中国可以拿外部利益进行交换。
当然,中国对此严词拒绝,公开表示自己不会这么做,因为我们的力量很大程度上都是来自于我们的朋友。
但无论如何,特朗普以科技为内核,编织的这个巨大的框架,都是必然要走下去的,他需要让全球的老百姓掏钱来支持科技集团“打仗”,因此,中国未来几年也势必会迎来一轮基于人工智能的科技盛宴。
用张麻子的话来说,原来这TMD是惊喜啊,本就准备发展AI+的我们,自然愿意欣赏特朗普接下来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