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中毒的美国

44次阅读

1921年,底特律的实验室里,托马斯·米吉利盯着烧瓶中泛着油光的液体,嘴角扬起胜利的弧度。

他刚刚完成了本世纪最重要的一个工业发明,四乙基铅。

这个神奇的化合物,只需要在汽油中添加0.1%就能消除令人头疼的发动机爆震,成本更是低廉到不会增加油价一分钱。

通用实验室也被米吉利的发明瞬间点爆,添加了四乙基铅的汽车不仅从暴躁的雄狮变成了温顺的水牛,再也没有激烈的轰鸣,引擎也因此内耗降低而马力飙增,仿佛给这个钢铁巨兽注入了肾上腺素。

“这是工业革命的圣杯!”听闻这个消息,通用总裁拍案而起。两年后,“乙基汽油公司”在资本的狂欢中诞生,米吉利也被擢升为副总裁,金质名片上刻着新头衔,实验室也换成了红木办公桌。

可是米吉利并不知道,他在发明工业圣杯的同时,也打开了一个潘多拉的魔盒。

通用跟杜邦合资的公司刚刚开始生产,就有两名工人中毒死亡,大批的工人出现严重的健康问题,最终引爆工人抗议要求停止生产。

不得已,通用又跟标准石油合资成立了“乙基汽油公司”,更换了生产技术,但投产仅两个月,五具棺木抬出厂门,三十五名幸存者永久残疾,大量受害者变得突发精神错乱,歇斯底里的大笑甚至暴力攻击他人,有人终生囚禁在精神病房,有人双手抖得握不住汤匙…….

但是在底特律,资本永不眠。

为了对铅中毒的新闻进行神圣的围剿,美国的一切资本家,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克莱斯勒,还有石油七姐妹,都联合了起来。

在钞能力的驱动下,一百年后被懂王誉为Fake News的纽约时报撤下了第二天准备放在头版头条的事故报道,换上了企业广告,将事故归结于临时工的操作失误。

次年,在国会议员们的压力下,美国公共卫生署取消了含铅汽油听证会,1926年宣称“无充分理由禁铅”,尽管该局的内部备忘录抱怨他们的研究结果“半途而废了”。

甚至发明了添加铅的米基利,也在一众记者的簇拥下做了一场影帝级的大秀,将四乙基铅涂抹在手帕上深嗅,收了车马费的记者们纷纷将此作为大标题刊登在媒体上。

但是,没有一个媒体敢对后续内容做报道,米基利三小时后他呕吐抽搐被抬进医院,在最好的医疗条件下,愣是躺了一年才慢慢恢复。

虽然很多医学研究发现,铅中毒会导致儿童智力低下,但是在资本家与官僚的联合封锁下,民众看不到新闻,科研人员也看不到论文,研究该方向的专家学者,或是被断绝科研经费,或是被搞的官司缠身。

甚至当有人对此提出质疑时,也会被扣上不爱美国的大帽子,无人再敢对碰此逆鳞,导致70年代的美国儿童血铅超标率甚至一度超过85%,在一小撮资本家的利益启动下,搞的整个美国沉浸在铅中毒之中。

而历史在这里开了一个玩笑,拯救了美国少年的,是曾经被他们投下“小男孩”的日本。

上世纪80、90年代,伴随着日本汽车横扫美国市场,曾经暴利底的通用、福特纷纷转为亏损,克莱斯勒甚至直接破产,控制媒体的力量才悄然消失,1996年美国出台法案,全面禁止含铅汽油的生产与销售,跨越数代人的铅污染、美国少年的血铅超标才得以终结。

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付出巨大的牺牲,赶走了日寇,赶走了蒋匪,挡住了老美的联合国军,今天笔者就想问一句,资本主义对青少年犯下的罪恶,不应该出现在社会主义国家,你们说,对吧?

铅中毒的美国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