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咖啡的经济周期

11次阅读

一杯咖啡的经济周期

十年前,一位黑眼眶的北大才子,来到中关村创业大街,点了一杯香草卡布奇诺咖啡。

对于这种大人物来说,没有无缘无故亮相,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咖啡。

就在亮相的一天前,他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今年要继续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破除阻碍创新发展的“堵点”、影响干事创业的“痛点”和市场监管的“盲点”,为创业创新清障、服务。

伴随着简政放权,地方政府的大量隐形门槛被打破,网约车、共享单车、外卖等行业从被隐性打击转变为公开支持,行业从烧钱变得有利可图。

伴随着中央放松了对创新企业的监管,2015年也成为了在资本主导下的中国互联网整合年。

出行(滴滴快滴)、团购(美团点评)、旅游(携程去哪儿)、信息(58赶集)等核心赛道纷纷在这一年开启合并浪潮,形成了BAT三大阵营的资本对抗。

也是这一年,以微信珍珠港偷袭春晚为代表,微信支付与支付宝开启了除夕对决,互联网的竞争并没有因为合并潮而降低,二马以及其背后的资本,为了争夺数字货币的主导权,反而进入到了一个新的竞争高度。

激烈的竞争,为中国带来了长达五年的互联网繁荣,毕业后进入“大厂”工作也一度成为了中国青年的最佳选择。

一杯咖啡的经济周期

十年后的今天,随着AI科技的爆发,美国开始了对中国的“抄作业”。

资助特朗普上台的硅谷集团,把对人工智能的简政放权,清除地方政府对AI的监管,写入了刚刚通过的“大而美”法案,美国版微信钱包/余额宝的稳定币,也得到了联邦政府的支持与许可。

站在媒体的角度,我们自然要对美国的“大而美法案”咒骂和调侃,只有树立了这个政治正确,才能避免被统治集团过分的剥削。

但如果站在一个政治家的角度,对传统行业的巨大让步让利,也是新兴行业不得已的赎买路线,避免激进的改革将保守派都推到改革的对立面。

就像2015年,国务院开启双创的同时,也开启了针对房地产的去库存救市。

在这一点上,被揍成黑眼眶的马斯克马首富有点过分理想,也有点政治不成熟,由不懂隐忍的他来主导,也有可能会葬送美国AI与科技金融的先发优势。

但是对于2025年的中国来说,加速进入新的AI经济周期已经成为了确定性的事件。

资本比大多数人的嗅觉都会灵敏,近期阿里、京东、美团,三大巨头的奶茶咖啡大战,只是故事的序幕,跟当年网约车大战,团购大战,快递大战,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真正的关键节点,是接下来的新稳定币大战。

参考2015年的旧稳定币大战,即将开启的新稳定币大战,会有两个显著的标志。

一个是伴随着弱监管,几个有资格上桌的巨头,不仅会被重新纳入上峰的视野,企业盈利能力都会出现显著的改善,对集团内部进行大刀阔斧的整合重组,国家也会支持大型央企和地方政府与其合作。

另一个是为了争夺最后的铸币权胜利,各路资本都会大肆从未来借钱来争夺市场,所有跟钱相关的高频交易场景,都会被资本重视和试图控制,重新被赋予其估值。

在加速进入AI时代的大背景下,各行各业的温差会变得非常大,很可能像十年前一样,一边是“股灾”,一边是“写个PPT就能融资”。

对于两者的辨别,用十年前的话来说,就看是否有可持续增长的高频货币交易,行业能否被“AI赋能”。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