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9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
每年年底,我们都会迎来三场连续的重磅会议,决定明年的经济工作,分别是党外人士座谈会、12月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二十大以来,三个大会的间隔大幅缩短,党外人士座谈会和12政治局会议的公告也会选择同一天官宣,使得今天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成为对明年经济工作一锤定音。
与此同时,会议公告的格式也趋于一致,以便于大家对照和更及时准确的获悉中央的意志与精神。
本次政治局会议所释放的刺激力度之大,用词之猛烈,意志之决绝,是政事堂研究时政以来未曾见过。
当然,相信政事堂的铁杆读者们并不会意外,在私享汇之前已经更新了11月线上&线演说课的部分内容,那一期的题目便是《换房本与通胀》。
今天,就跟大家将政治局会议的主要三大段内容:回顾2024、展望2025,具体措施,跟大家逐条讲解,中央准备通过哪些手段,刺激和重振中国经济:
一:回顾2024,存量、增量、风险三大问题均已解决。
1.1、完成全年经济目标(保5)
不同于市场上主流观点认为24年出现经济增长失速,12月政治局会议指出“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将顺利完成”,意味着24年的官方GDP最少也是4.8,改革的阵痛是可以忍受的。
1.2 、新质生产力已顺利启动
不同于7月政治局会议中“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12月政治局会议已经变成了“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新质生产力首次出现在成果部分,意味着新质生产力(自动驾驶、低空飞行、生物基因等等)的政策性阻碍已解决(只差流程),可大规模铺开实施。
1.3 、重点领域风险已经化解
不同于7月政治局会议中“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12月政治局会议已经改成“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有序有效”,意味着全面经济刺激的前置条件已满足。
二、展望2025,从供给侧改革转向需求侧改革
2.1、主要矛盾,从供给侧改革,转向发展,
之前历年的12月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要矛盾都是围绕着“侧结构性改革”统筹其他事宜,24年12月政治局会议改成“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标志着持续了多年的供给侧改革结束,中国将全力转向发展。
2.2、市场与政府之间,从大政府,向大市场缓步调整
23年12月政治局会议的用词是“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宏观调控力度”,24年12月政治局会议改成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标志着政府强管制时代渐行渐远,市场与开放的力量将越来越强。
这两条是根本性的转变,标志着中国正在则机从鸟笼式的“L型经济”中走出来。
2.3、出台宏观政策三支箭,稳定资产/资本价格
首次提出“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并给出三大方向:“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稳住楼市股市”,意味着主流房地产、资本市场触底。
预计24年一些部分测试,将在25年全面铺开,包括并不仅限于:
2.3.1、上海江苏等地前行的各类消费刺激政策将全国铺开,
2.3.2、各地方政府更多参与科技创业领域的股权融资、证监会逐步开放创新融合的IPO,
2.3.3、通过新棚改、新公租房、新ETF、新国家队等手段托底楼市股市,
2.4、民生首次被提升到高位,内需全力刺激
首次政治局会议中提出“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值得关注的是,上一次提出该说法,是2010年制定十二五规划期间,而十二五规划最大的特色,就是提出了扩大内需战略(无限弹药的货币化棚改)。
三、史无前例的经济刺激措施
3.1 货币政策,十八大以来首次从稳健转向“适度宽松”!
上次提出“适度宽松”,还是08年和09年的年底,以应对次贷危机,即使14年的大牛市和15年的救市,都未曾提出过,标志着货币刺激力度将空前。
3.2 财政政策,十八大以来首次提出“更加积极”!
之前历次对于“积极的财政政策”,都是在后面加补语,从未在前面加定语即使是14年开启的货币化棚改和国家大基金都未曾改变,此次“更加积极”标志着财政刺激力度将空前。
3.3 逆周期调节,十八大以来首次提出“超常规”!
之前都是对于逆周期调节都是常规用词,首提“超常规”,意味着中央的政策工具箱里面一定在酝酿若干“核武器”级的大杀器政策,在关键时刻予以使用。
3.4 十八大以来,首提“提高投资效益,对“国内需求”首提“全方位扩大”!
如果中央兑现承诺,“提高投资效益”,意味着资本市场投资将出现确定性增值,“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意味着投资实体生产将出现确定性利润,中国将重新成为资本的宠儿。
3.5、十八大以来,首提“要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
区域战略指的是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和东部率先发展战略,意味着中央将在明年出台相应的大型经济刺激战略,这些可都是大投资。
3.6、 政策从“叫牌”变成了“打牌”,开始出真家伙
从23年12月政治局会议的“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变成了24年12月的“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并在明年工作中新提出了“系统集成、协同配合”,标志着不同于24年的喊“集结号”,25年要各地各部门真刀真枪的立体式冲锋。
3.7、经济体制改革要落地
25年路线中,新提出的“守正创新”,放到了先立后破的前面,并提出,“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标志着中央将花大力气在2025年为新质生产力改革上层建筑,通过/废止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结语:同样是美国换届,与2008年年底的一系列会议相比,我们会发现这一轮的经济刺激力度、范围与决心,远在2008年之上。
但与2008年后普惠式略微不同的是,本轮的刺激中心更集中于新质生产力,并为其改革保驾护航。因此,我们并不能因为本轮的经济刺激而盲目增持旧质资产,而是要趁机弃旧迎新。
此外,近年来首提警惕外部冲击,相信中央也一定为迎接特朗普猛烈冲击做好了准备,这一轮加量的经济刺激和重磅级储备政策,预计有不少也是为特朗普所设置,要警惕经济“脉冲”式风险。
Q:脉冲式风险具体是什么?
A:1、每次开会都会涨,2、特朗普每次恐吓都会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