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政治局会议,吹响改革的号角

2024年 5月 2日

图片

4月政治局会议来了,万众期待的三中全会也来了。

本次政治局会议涉及的内容之多、语气之重,近年来罕见,开篇便以六个气势磅礴的“必然要求”,来定义改革开放和深化改革

关于改革的措辞,也从以往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变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标志着,中国即将开启新一轮的改革。

这场改革的宣布时间,就是今年7月召开的三中全会。

而且,是先启“改革”,再谈“开放”。

与此同时,上层对局势判断的变化,非常值得我们关注。

对外,上次美国四巨头访华后的去年7月政治局会议,我们的判断是“外部环境复杂严峻”;

旧金山会晤后,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我们的判断是“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本次美国双巨头访华后的4月政治局会议,我们的判断是“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

可以说,上峰对国际经济形势是非常的不乐观。

但是对内,局面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对国内变得非常的乐观。

国家对宏观情况的判断,从4月和7月的“社会预期持续改善”,12月的“社会预期偏弱”,到了今年4月竟成为“社会预期改善”。

就像A股股指,在短短一个季度的时间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考虑到今年从央行到发改等各宏观部门都没有类似的乐观表态和数据的支撑,说明这个乐观,有可能是来自外部或者是预期的变化。(近期,外资券商突然也重新看好中国)

另外还有两条内容,也可以佐证中央的信心很高。

国家对于提振信心方面,从去年4月的“提振经营者信心”,到7月的“提振投资者信心”,今年4月,升级为“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

说明中央开始驱动各级官员们发力,让大家放手去干,这与本次会议提出的“乘势而上”,不要“前紧后松“,说的都是要让政府发力。

此外,我们特意将会晤耶伦与布林肯放在本次政治会议之前,他俩出访前,曾频频高调宣扬中国“产能过剩”。

但是相较于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主要工作挑战重,就有“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而四个月后的本次会议,产能过剩的内容竟被删掉了。

由于本次会议涉及内容过多,且大部分提及的内容政事堂在过去几个月都花费不少笔墨解读过,今天的文章,笔者从更为宏观的两个角度,跟读者们来解读本次会议。

第一,从政治局会议的角度,本次会议是过去四次会议中收尾的一环。

我们通过这四次会议,确定了未来几年经济工作的主方向。

从流程上,23年4月是调查政策,23年7月是酝酿政策,23年12月是出台政策,24年4月是落实政策。

四次当中,最重要的,是23年12月的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中央在面对的一系列"to be or not to be"的抉择中,在12月给出了最终的选择。

今年一季度,我们又通过中央财经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两会,将这些决策向各部委、省市以及国际友人传递,逐步把12月定下的政策,亮成明牌。

因此,这一轮新周期的市场底,也出现在去年的12月,因为市场的预期改变了。

而本次4月会议,是12月所有政策制定后,推进落实,这让本次说的话,都很清楚明白,可以跟以往的政策进行对比,知道变化都在哪里。

首先是四大领域的U型调整:

1、科技创新,从自立自强,转向建设未来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

上一轮“卡脖子”的旧产业周期结束(代表人物菜狗真成狗了),开启新周期和新质生产力的建设。

2、改革,开启了“进一步开放,从高水平,转向坚定不移

确定开启新一轮的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从少数领域开始扩张到更多领域。

3、房地产,从房住不炒,转向统筹研究消化存量和优化增量

也就是中央开始研究房地产“救市”,这是非常重磅的信号,资本市场提前一天已经开始反映了。(去年只是让各地方政府自己想办法,中央在看)

4、绿色低碳,从去年的“加快推进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变成了今年的“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可再生能源消纳利用”。

主角,从储能变成了煤炭;电网也从需要配套改造的配角,变成了消纳再生能源消纳的主角。

然后是五大经济政策的U型调整:

1、财政政策:加强中央财政的比例,发行超长期国债、加快专项债,而非之前的地方和银行负债驱动

2、货币政策:明确降息降准,降低实际利率和融资成本,而非之前的三道红线和金融供给侧变相提升融资成本

经济工作是财政为主,央行为辅,中央为主,地方为辅,而且,接下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在推动利率下行。

3、内需政策:中央推动大规模装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而非之前的信创(代表人物姚前落马)和消费补贴

接下来,花钱和发钱的主力是中央军而不是地方,大量的国家资金将被用于重上游原材料的生产设备升级,而不是过去几年的信创和消费电子。

4、房地产政策:推动高品质房产消费,刺激投资,而非之前的保交房和“三大工程”。

这个调整极大,国家要开始推高利润的类豪宅房产,让有钱人掏钱。(前几年的别墅供给侧拆迁,到了兑现的时候了)

5、投资政策:开放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而非之前的反垄断

也就是,让资本家出钱建设社会主义。

综上,无论是宏观政策还是微观政策,中央都是“抓大放小”,只是在中央财政和电力等涉及核心安全的领域加强管控,其他都是采取尊重市场的策略。

尊重了市场,市场也会反向尊重,给与相应的估值和信心。



第二,从三中全会的角度,本次政治局会议,决定了三中全会的召开,也是三中全会内容的前瞻。

不同于政治局会议往往只有几年或者几个月的效力,自改革开放以来,历次的“三中全会”,一般都会审议通过“决定”,成为指导我国之后经济发展的长期“纲领性文件”。

甚至很多时候,也确定我们面对十字路口时,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这里政事堂基于自己的视角,简单做一个总结:

十一届三中,从阶级斗争转向了经济建设,

十二届三中,从农村工作转向了城市工作,

十三届三中,从供给制转向价格机制,

十四届三中,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

十五届三中,从“佃农”转向“商品化农业”,从“农业税”转向“比例税”,

十六届三中,从“政府运营”转向“股份交易”,

十七届三中,从大城市发展转向乡镇建设与宏观调控

......

回顾以往,历届班子都会习惯把最难啃的骨头,放在“三中全会”上来,

我们以一五年一个台阶的速度,对一些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法律和机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本次政治局会议作为二十届三中的前瞻,能够看到很多三中全会将要改革的方向。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两点,一个是“姓资”还是“姓社”的老问题,一个是重发展(城市、一部分人)还是重分配(农村、大部分人)的老问题。

关于前者,之前历次会议都不提的”资本“,大批出现在了本次政治局会议的通稿中:

要实施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

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

要持续推动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多措并举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所以,也就能解释了,为什么预期和信心出现了巨大的改善,决定未来长周期调子的三中全会,大概会讲什么大家已经知道了。

关于后者,本次审议《关于持续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时提出: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更大突破,更好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上海市要更好发挥带动作用,江苏、浙江、安徽三省要各扬所长,凝聚强大工作合力,不断谱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篇章。

而且,本次会议是近年来首次不提农业和粮食的,也将之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改为“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与前面的“大规模装备升级更新”相对应,预计,这一轮国家发力的重心是能源、资源和电力,用生产带动消费,中西部生产的资源类型,也将伴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

xitalk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