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政治局会议,形式一片大好

2023年 4月 28日

中央通常会在每年的4月、7月、12月召开经济工作为主体的政治局会议。

当宏观经济与外部环境出现较大变化时,4月会议便会针对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行调整和纠偏。

2018年初的贸易战,2019年的科技战,2020年的新冠疫情,2022年的俄乌冲突与奥密克戎,这些突发事件,都使得当年4月的政治局会议,成为了全年政策大调整的指挥棒。

政事堂写政治局会议分析多年,写4月会议时往往最为费心,也常常会感受到这些内外部冲击带来的政策转型。

直到今年的4月会议,通读完全文后,首次感受到了无比顺畅以及"allunder control"的感觉。

而且,也能看到政策的条理清晰,工作也是层层递进,给予了巨大的信心加持。

闲话不多说,跟读者们一起,开启今天的4月会议解读: 

会议解读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大环境的判断,第二部分是对去年经济工作会议的复盘与微调。

大环境方面,由于外交会晤都会在几个月前安排,各方的重大军事行动也会事先沟通,甚至疫情等数据也尽在掌握,"未卜先知"的中央,其判断相比于市场有着绝对优势,也是最值得关注的领域。

而本次的4月会议,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好消息。

一、内外部环境大幅转好,外部尤甚

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关于环境,内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

今年4月政治局会议中,内部的"三重压力"得到缓解,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外部的"动荡不安”,一字不提。

二、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

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经济困难挑战,疫情尚列为首位,并有大篇幅工作安排说明。

今年4月政治局会议中,防疫已不再列入困难挑战当中,仅在最工作细则中留下一句"要继续抓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也就是以后基本不用再考虑抗疫,当成流感就行了)

这种局面之好,是过去五年没有见过的。

2018年以来,外部环境持续动荡,自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的冲击不止,如今,两者终于同时退出了政治局文件的表述,这标志着困扰中国的两大风险均已被消除。

而这也标志着,中美关系将出现回暖,中国全面转向开放。 

接下来,进入第二部分,对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工作进行确认,内容进行微调。

总共分为五个部分,对照两次会议的内容差异,可以知道哪些工作已经完成,哪些工作即将启动,哪些工作略有调整。

一、《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中,民企扮演更重的角色。

12月的说法,是"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也就是官带民。

4月的说法,是"把发挥政策效力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结合起来",也就是官民并进。

因此,12月的“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变成了4月的“促进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

12月会议已经降低政府投资预期的基础上,4月会议进一步压缩政府投资,大幅提升企业投资在国内总需求的比重。

毕竟,政府完成了基础设施投资后,接下来主要靠政策来引导消费。

沿此推演,适度宽松的货币投放与低利率环境将持续,以鼓励民营资本加杠杆,政府投融资规模将进一步相对缩减,逐步形成政府政策与民营经济并进的局面。

二、《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地位提升(压过消费),与美国协同的领域将得到迅猛发展。

2.1 优势领域地位提升至卡脖子领域平齐

12月的说法,是"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

4月的说法,是“既要逆势而上,在短板领域加快突破,也要顺势而为,在优势领域做大做强。” 

12月的思路一脉相承,一季度不被美国卡脖子的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爆发,成为中国出口的逆袭利器,此次4月更加明确,继续提升中国优势产业的地位,与薄弱的短板领域平齐。(即美国转移产业与美国卡脖子产业平齐)

2.2加大新能源与人工智能领域发展

12月的说法,是"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

4月的说法,是"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要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营造创新生态,重视防范风险。"

随着法德访华,签署了巨额的绿色低碳与生物制造合同,去年提出的五大领域,剩下的新能源汽车、储能以及人工智能领域,均为与美国合作竞争。

这标志着继中欧关系迅速回暖,中美关系也即将破冰,双方将开启产业层面的合作,有利于中国优势领域继续做大做强。

(储能、电桩、电网的改造,是下一个井喷的新能源汽车,卖铲子的马斯克又一次踩中了风口)

三、《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中,民企的地位继续提升。

3.1支持民营企业从口头转向真金白银。

12月的说法是:"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各级领导干部要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4月的说法是:"破除影响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法律法规障碍和隐性壁垒,持续提振经营主体信心,帮助企业恢复元气。各类企业都要依法合规经营。要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账款拖欠问题。"

对比两次会议,12月说要推动法治和法律,4月的说法是法治与法律已经落地,要帮助企业恢复元气;12月是舆论支持和亲近,4月是给政策和给钱。

从两年半前的反垄断,转向为民企打破行业壁垒,民营企业这次是真的地位上改变了,其中一部分甚至可以从国企手中拿走垄断的资源。

3.2平台经济地位分化

平台经济从12月的《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项下,挪到了4月的《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项下。

12月的"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变成了4月的"要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发展,鼓励头部平台企业探索创新"

“常态化监管”,变成了“推动规范健康发展”,这对于平台经济是巨大的利好,而且,鼓励头部平台企业的"探索创新",更标志着打破了"监管"的紧箍咒,可以跟资本市场讲新的故事了。

如果说,12月是对整个中概互联的礼包,那么4月则是对几个头部平台的礼包。(估计头部与腰尾部的估值差要拉大) 

四、《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中,从开放贸易升级为改革投资。

12月的重点是开放,4月的重点是改革。(认真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2月的重点是贸易,4月的重点是投资。(要把吸引外商投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12月的重点是自贸协议谈判,4月的重点是自贸区改革试点。(要支持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开展改革开放先行先试。)

吸引海外的投资,远比贸易需要更多的信心,这代表着中国的这一轮改革开放,正在从走出去迈向引进来,也标志着我们非常有信心,中国与西方的关系将迅速回暖。

五、《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金融与房地产并列。

5.1金融风险超越房地产被列在前面

12月的“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变成了4月的“统筹做好中小银行、保险和信托机构改革化险工作。"

标志着随着金融系统领导的大规模调换后,接下来将要对国内的金融机构进行大规模的改革,接下来金融系统员工的日子不好过,不过金融企业利润倒是能上一个台阶。

5.2房地产的重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2月会议的顺序:1、保房价、2、保交楼保稳定、3、解决融资需求,推动并购重组,化解优质头部企业风险,4、因城施政、支持刚需改善,5、新市民青年人住房、探索长租市场、6、房住不炒,7、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4月会议的顺序:1、房住不炒、2因城施策、支持刚需改善,3、保交楼保稳定、4、保房价、5、推动建立新发展模式,6、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7、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 

房地产领域总结下来是这么几条:

1、行业融资需求已解决,头部优质房企风险已化解,行业风险解除。

2、保房价的重要度大幅下滑,房住不炒从未位转向了首位。标志着中央判断,房价恐慌下跌期已过,未来部分一二线的部分房价有上涨的压力。

3、新发展模式从末位提升,并从"平稳过渡"转变为"推动建立",也标志着国家判断房地产的风险期已过,开始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向品质发展转变。(普宅廉租化,豪宅金融化)

4、代表一二线的“刚需改善”与代表三五线的“保交楼保稳定”互相调换位置,标志着国家重心转向一二线。

5、新提出来的一二线“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取代了十年前的“棚改”,也标志着未来新的刺激路线也在酝酿出炉。

五条重点工作重新梳理了一遍,会发现4月会议的思路很清晰。

一方面,内外部威胁的消失,使得中国可以按照自己的路线图,稳步的实施改革。

另一方面,跟当年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很像,先梳理几个千金马骨,然后打成样板之后进行推广。

内需靠几个明星城市和"五一旅游旺季"带动消费信心,先进产业出口靠新能源汽车、储能等拳头领域来带动信心,国内投资靠对几个民营企业开放垄断领域带动信心,海外资本市场靠几个头部平台大佬带动信心,对外开放投资靠几个自贸区大尺度开放带动信心,房地产靠几个一二线城市率先回暖带动信心。

可以说,4月会议很直白的告诉了各个参与方,头部的,先动手的,跟着走的,都不会吃亏的。

xitalk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