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说的13年改革?硅谷银行危机?放水时间点?

2023年 3月 13日

一、如何理解13年的机构改革?

何主任:

明公在《如何抓住机构改革的红利》中梳理了历次改革。其中关于13年的改革,明公说它最重要,但是不方便详说。请问明公13年的改革重要在什么地方?

明公:

应该说,其他历次改革都是改革成功的逻辑,但13年是一次半路而止的改革

13年的改革算是08年改革的沿袭,本来应该是一脉相承的。然而由于一些原因,导致了对08年改革的搁置,遭遇了巨大的调整,并没有延续下来。

之后18、23年的改革也是一个脉络延续下来的。因此,13年相对来说是一次历史性的转折

比如说,2013年改革最大受益者应该是贾跃亭。他在2013年前所有的布局都是符合13年改革的逻辑的,他本来应该是最大赢家,甚至在后来是可以超越马云等人。

贾跃亭开展的各个项目在一开始是非常顺畅的。但是改革戛然而止。因此以贾跃亭事件为代表,13年的知识产权的改革中断了。

不过到了2023年,我们现在又重新拾起知识产权改革。我们现在算是重走知识产权路线,是对类似贾跃亭的“乐视生态”的重建。

并且,中国与美国关于数据层面的流通还会重新开启。就像13年的改革,我们的互联网和数据与美国之间存在很大的关联性。

我们现在组建的大数据局,其实是新时代的商务部,将在新的条件下承担与美国的进出口业务。

树神:

是谁中断了改革?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明公: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那个时候发生的事情:扎克伯格来中国跑步(2016年)、谷歌入华等等。当时致力于中美数据层面的互通,负责这些的机构是当时的网信办,它相当于承担着今后大数据局要做的任务。

然而,这一切都在2016年特朗普上台发生了全面断裂,之前签订的协议被全面推翻中美之间数据层面的脱钩越来越严重,直到滴滴退市(2022年)达到了最激烈的阶段。

(2016年3月扎克伯格在北京跑步)

二、硅谷银行事件会有多大影响?

小明:

这回硅谷银行的破产事件,是否会对中美合作造成影响?因为有消息称,中国很多创业企业都在硅谷银行存了大量资金。

明公:

我在文章中也说到了,这次硅谷银行的事件与08年的次贷危机不一样。这次主要是长短期错配的问题,是银行流动性问题,不是次级贷款和不良资产的问题。如果银行能够撑到债券到期,其实不会出问题的。

所以对于美国政府来说,这回注资解救银行是没有什么道德包袱的。甚至救的越多,赢得的掌声会越多。08年那次不一样,那时美国政府救市会被人批评是用纳税人的钱去给少数金融投机买单,因此对于救市的决策者来说压力很大。但是这回是由于银行操作的问题,不是资产本身的问题,资产都是非常优质的资产,所以买起来没有负担。

因此这次硅谷银行的事件本身,问题并不大,银行肯定能借到钱渡过危机。

但是问题是什么呢?问题是如果连这么安全的金融机构都出现了问题,那就意味着,还有很多“隐藏起来的蟑螂”没有被发现

也就是说,现在全球的金融机构都有这种“良性肿瘤”。开刀去治,肯定能治好。但是有多少国家有能力开刀去治?这才是真正的隐患。

在美国境内的金融机构,美联储想救都很容易,只需要借一笔低息贷款就够了,因为到期之后银行肯定能还得上这笔钱。

但是有些国家是借不到这笔钱的。现在市场上的美元很紧缺、很贵,各个国家比的是谁能获得便宜的美元

所以与08年不同的是,08年次贷危机主要发生在美国内部,而这次危机主要发生在美国之外。谁的美元储备更多、谁能借到低息的美元,谁就能安稳地度过危机。

(2023年3月10日,硅谷银行员工向人群解释银行已关闭)

三、美联储降息周期如何判断?

小明:

这回美联储的鹰派态度超出市场预期。您之前推测今年下半年就差不多能进入降息周期,现在看来周期是否发生了变化?

明公:

降息周期的开启应该是与俄乌冲突的停战谈判和协议草签的时间点是平齐的。美元加息与俄乌冲突同时开始,美元加息也将会与俄乌冲突同时结束。

从时间点上来说,应该最晚不会晚于明年一季度,早一点的话可能今年9、10月份。因为9、10月份应该是最后一场能打仗的时间,再往后就打不了了。所以大体上应该是今年10月到明年2月之间。

小明:

是否是因为美元如果过早降息会拉高全球大宗通胀,会使得俄罗斯出口大赚?

明公:

对。俄乌冲突如果没结束,降息就是给俄罗斯补充弹药。如果结束之后降息,则是对所有人都有利。

我拿黄金和石油举个例子。俄罗斯的聪明打法,应该是伴随着冲突,不断减产,把油价天然气价格拉到历史高位,然后靠金融赚钱。

然而由于战事不顺以及美国的干预,俄罗斯需要大量现金去购置统治阶层的必需品和军事装备。还有由于俄罗斯内部寡头的不受控制,就使得应该减产的石油在过去一年实际上是增产的。三季度石油价格暴跌,四季度天然气价格暴跌。以及黄金,实际上处于并不高的位置。原因就在于俄罗斯内部统治阶层的能力是不足的,而美国的金融体系的能力又是过强的。

但是一旦进入到停战期,逻辑就又会发生变化。对于俄罗斯,过去一年需要大量现金,所以需要增长。俄罗斯停战之后就不需要现金了,而是远期估值。俄罗斯将需要偿付巨额的战争赔款,但是这个赔款不是靠现货来赔的,它的赔付方式可以理解为是用股权来赔的。它不是用俄罗斯生产的石油来赔,而是用俄罗斯石油公司的股权来赔。这就要求俄罗斯必须要把石油的价格提到很高,因为这个价格要作为未来30年合同的基础。

黄金也一样。过去它是直接卖黄金,是爆黄金产能。而未来是要卖金矿,不是卖现金,那么金价就会变得十分重要.

苟住:

但是这就需要美国配合。美国会配合吗?为什么要配合?

明公:

拉价格符合所有人的利益。所有的经办人、中间商都能在其中分到蛋糕,这时候的价格越高,中间各方利益分得的越多。

最终买单消费石油的是全球的老百姓,又不是美国的石油公司。

苟住:

那OPEC会配合涨价吗?

明公:

额……涨价对他们不是好事吗?

苟住:

好像是的……

(2022年油价变化)

四、俄乌冲突如何收场?

苟住:

普京会地位不稳吗?

明公:

其实在停战谈判之后,各国领导人都会去保住普京的。就像在清朝末期,西方列强并不希望推翻满清政府,因为只有慈禧继续掌权,列强们的利益才能得到保证。

苟住:

那普京签的条约会超过他的年岁吗?

明公:

肯定会的,这些协议都是长期的。而且时间一长,就会出现条约的既得利益集团。

俄罗斯的瓦格纳集团雇佣兵实际上就像是大清的义和团,俄罗斯正规军就是武卫前军这样的正规军队。双方真的签订协议之后,正规军就会剿灭义和团们。在普京这个统治者阶级角度来看,这些义和团就是不稳定因素。义和团和洋人们消耗,有利于自己的稳固,要不然天天想着“反清复明”,只有跟洋人一打起来才变成“扶清灭洋”了。

何主任:

但是我和朋友们聊天时,大家认为俄乌战争还会继续下去,因为美国等重要国家可以从中渔利。

明公:

不会太久了。一个根本原因是,俄罗斯支撑不住了。普京现在非常急迫地要体面地结束战争。

第二个原因,从G20中国和美国走近之后,全球在俄乌问题上已经是一边倒了。连塞尔维亚和白俄罗斯这样的俄国铁杆都开始抛弃俄罗斯了,俄罗斯越打国际形势越差打仗打的一个是经济,一个是外交。这两个方面都不支持普京继续打下去了。

第三个,战争消耗的财富是巨大的。对于广东大小的经济体量俄罗斯来说,这个消耗是致命的,更何况它又无法转换到战时经济。

普京现在要么是和谈,要么是赌特朗普上台,但后一个不靠谱。

战争的持续问题,如果不是按照网文爽文的视角来看,那么它虽然符合一部分人的利益,但其实不符合主体人群的利益战争的持续会为全球各国造成更多的变量。比如对美国来说,战争持续的越久,民众对美国支持乌克兰的热情越低。

我指的是俄罗斯和北约的长期对抗不存在了。不过也可能之后会有14年开始的那种俄乌之间的小型交火,这也算是一种停战。

当然,这也只是我的一家之言。

苟住:

到现在我也不知道普京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明公:

其实就是战略误判。比如,回到满清的历史,我们现在也无法理解为什么慈禧会同时对所有列强开战。慈禧以为她一强硬,列强就会认怂。

(俄罗斯总统普京)

五、国内放水何时启动?

何主任:

我们国内会放水吗?放水的原因会是什么?

明公:

中国这几年并没有量化宽松。2020年上半年有一定程度的量化宽松,但是下半年实际上是美国放水波及到我们这里的。中国手中还有几手牌来实现量化宽松和放水。

放水一定会有,但是时间节点是和国际是同步的。

第一个时间节点,中美之间达成战略妥协。这个是历次放水都一定会有的操作。不论是80年代、90年代末、2008年,这些关键节点都是从中美从恶劣的关系中恢复,中国才实现量化宽松。如果中美不会到正常的状态下,中国单方面量化宽松的风险极大。

第二个时间节点是俄乌冲突。冲突必须结束,中国才能量化宽松。否则从钢铁、煤炭、石油到各种有色金属,价格会飙涨,这相当于给俄罗斯接盘了。所以我说中国不可能上半年放水。

第三个时间节点,是美国结束加息的时间点。这个时间点意味着一个峰值,是我们最危险的时刻。由于人民币是与美元挂钩的,这个时刻市场上人民币会紧缺,我们需要注入货币。

这几个时间节点很可能在今年下半年三四季度或明年年初实现共振。

那么这个时候,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它会用手里的钱去买东西。会去买什么东西?

一个是一线城市的土地,然后拉动房地产。

第二个是在A股市场买一些国资可以重仓的股票,稳住经济大盘。

第三种就是债市,自己下场买债,买专项债到企业债。

不外乎是以上这几个方向。

苟住:

通过国家财政的方式吗?

明公:

肯定是通过货币政策。

就像08年的4万亿,实际上银行放出的钱能有40万亿,是通过国开行这种启动了数十万亿的棚改来实现的。财政花钱搞的基建,其实杯水车薪。因为财政不能用力过度,如果突破红线,海外融资会出现问题。

所以肯定是通过货币政策。

小明:

好的,今天我们的讨论就到这里吧。谢谢明公!

xitalk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