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2021年 7月 2日

前些天,坐着火车,带着编辑部的小唐,悠悠然的出了城。

路上,跟“唐师爷”聊了聊他正在做的整理金庸系列文章。

“唐师爷”表示,把早期文章和如今文章进行对比,感觉变化好大。

就拿前些天写的《笑傲江湖》那篇来说,深度是高于早期文章的,也有了点当年的味道,但是远没有早期江湖那样的爽快和快意恩仇。

甚至后面,剖析了喜欢赵敏的背后是对权力的迷恋,更是令人三观尽毁。

于是,在漫长的火车旅途中,就跟“唐师爷”漫无目的的聊起了金庸......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倚天屠龙记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时间节点。

在此之前,金庸小说还是比较“爽”的,从此之后,则是比较“虐”。

背后的逻辑,并不复杂。

倚天屠龙之前,金庸小说的武功,是由文化映射出来的。

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分别对应木金水火土的五行,九阴九阳来源于易经的变换,蒙古、波斯、西域、西藏、印度,武功都是各自文化力量的投射。

因此,早期小说的大宗师级高手,普遍都是充满着人文情怀。

而倚天屠龙之后,金庸小说的武功,则普遍由政治力量映射而出。

从段延庆、丁春秋、慕容复、慕容博,到左冷禅、岳不群、任我行、东方不败,当这些小说人物的被打上了政治标签之后,马基雅维利式的无道德底线,成为了金庸小说结构下的常态。

从萧峰段誉到令狐冲,主人公们走到最后,都发现这路肮脏的政治道路走不通。

最终,金庸创造了一个同样马基雅维利式的韦小宝,用非道德对抗无道德,作为了自己的收官之作。

一个武侠大师最终走向了反武侠之路。

昨天,潇潇同学将最近两年《让子弹飞》的系列解读整理成一篇文章,让我不由得又翻起了多年前写的另一篇《让子弹飞》系列。

我从在一个读者的角度,将间隔数年的两个系列重新读了一遍。

早年写的“子弹飞”是真爽,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将所有看不惯的事情和人物都抨击了个遍,认为太阳升起自然就能够群魔消散。

而近来写的“子弹飞”是真憋屈,张麻子为了扳倒一个黄四郎,将其连根拔起,不得不与鹅城上下、团队内外各方妥协,虚与委蛇委曲求全。

两个系列的文章重读一遍之后,就像编辑部同学们说的,很难想象是出于一人的手笔。

不由得让我警醒,面具戴太久,就会长到脸上,再想揭下来,多半要伤筋动骨。

无论是带着汤师爷上任鹅城的马邦德,还是辛亥革命拿着地雷冲在前面的鹅城四郎,均是如此。

昨天,打开编辑部的公众号,文章中理想与现实的碰撞,留言区里读者们在张麻子和老三之间的选择,激荡之下,让我提笔写下了昨天打击校外培训的文章。

作为一个读者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的公众号,从屁股的角度,应该是鼓励培训,鼓励学区房政策,为中产老爷们建立一道城墙与护城河。

但是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却应该坚决打击校外培训,打破学区,打破小镇的泥腿子与中产之子的隔阂,让每个中国的未来希望,都拥有公平的起点。

一百年前,中华民族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

他们牺牲、他们奉献,他们抵抗外来入侵,他们搬走三座大山,不是为了让自己成为新的黄四郎,而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存续兴亡。

一百年后,在无数仁人志士的奋斗之下,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

这个复兴不属于某个阶层,而是属于全体中国人民!

初心易得,难守始终。

真正的英雄不在于最终成功与否,而在于他们能一直坚守不曾改变的初心。

新的征程上,总有数不尽的坎坷,躲不尽的诱惑,渡不尽的艰难。

愿我们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xitalk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