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总理又一次召开了重磅的专家企业家座谈会。
回顾今年总量召开的两次会议,时间的选择上都非常的“巧合”。
第一次是4月9日,正好是是特朗普独立日关税,中国反制的时间点,
第二次是10月14日,又一次选在了特朗普贸易摩擦,中国反制的时间点。
我们基本可以理解为,这两次座谈会,都是国务院在跟专家和企业家提前通气,畅谈接下来应对外部冲击的主要措施。
我们可以回顾4月的那一轮座谈会后,国务院的发力点:
以西部雅安水电站为代表的宏观政策开始提前发力,(要实施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靠前发力推动既定政策尽快落地见效,根据形势需要及时推出新的增量政策,以有力有效的政策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以消费电子国补为代表的扩大内需政策全面加码,(要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加大力度稳就业促增收,在抓好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同时加快释放服务消费潜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以高质量供给引领需求、创造需求。)
以马云刘强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家的投资活力被激发。(要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深入落实各项支持性政策,着力规范涉企执法,进一步解决账款拖欠、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实打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努力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服务。)
我们回顾这半年来,国务院在4月敲定的三板斧,在应对特朗普冲击上是非常成功的,很多相信国运的人也在这半年来的资本市场上受益颇丰。
那么我们再来看应对特朗普10月冲击,总理给出的药方。
1、要加力提效实施逆周期调节,总量政策持续发力,用足用好政策资源,以改革办法打通堵点卡点,增强发展动能。加强跨年度工作衔接,更快更好发挥政策效能。
2、要持续用力扩大内需、做强国内大循环,统筹用好各类促消费举措,着力扩大有效投资,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增加优质供给,不断形成扩内需的新增长点。
3、要多措并举营造一流产业生态,综合治理行业无序、非理性竞争,促进上下游、大中小企业深化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创业投资基金,着力构建创新生态圈。大力支持稳外贸稳外资,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推动实施一批标志性外资项目。
对比4月的药方,10月药方出现了很明显的变化。
宏观投资方面,用词力度大幅下降,并指明“以改革办法打通堵点卡点”,也就是从“总量刺激”转向“机制优化”,不进行大规模投资,重点在于破除各类要素(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之间的流通。
扩大内需方面,同样的,用词力度也大幅下降,并指明“着力扩大有效投资”,也是从“总量刺激”转向“提高效率”,不进行大规模的消费刺激,重点在于通过一些创造出“优质供给”
鼓励企业方面,思路也是类似的,重点从广大欠钱的困难企业,转向“一流产业生态”,也同样是从“总量刺激”转向创投、出海和外资的“精英企业”。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三个方面中,只有在鼓励企业方面,给出了大量的新的内容,整治无序竞争,支持创投基金,支持大企业横向和纵向扩张……支持走出去和引进来……
也就是很明确的,接下来要给新质企业和超级企业发钱,让企业来带动经济,通过改革减少这些企业的阻碍,跟美国梯云纵模式非常相似。
对照4月与10月两次座谈会,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天平正在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从用量解决问题转向用质解决问题,从大众叙事转向精英叙事,这一轮10月特朗普贸易冲击,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温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