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要有人伸出元手

52次阅读

总要有人伸出元手

一个月前驻美大使说我们准备战斗到底。

当时蚝腩就想起乔峰在聚贤庄端起酒说大家对饮一碗,从此以后,往日交情一笔勾销。我杀你不是忘恩,你杀我不算负义:

天下英雄,俱为见证。

没想到,大洋彼岸万税王还是不信邪,直接开启了征关之治。天下英雄肯定没有看过《天龙八部》,否则不会因为站太近溅了一身血。好在大家反应都很快,有的硬跪,有的软跪,还有的嘴上硬膝下软,只有中国直接决一死战,给美国上了对等关税。

蚝腩看得心潮澎湃,但是有个问题实在想不明白——美国个人消费占全球的3成,中国占1成;中国的工业生产占全球3成,美国占1成。万税王这样掀桌子,美国百姓和中国的工厂怎么办?

美国百姓倒还好说,墨西哥的毒贩已经不干老勾当了,因为走私鸡蛋方便又赚钱。是时候让美国朋友感受一下海面上大飞乱跑的感觉了。

那么,中国的工厂怎么办?

1

万税王第一次对中国挥舞关税大棒还是2018年,那一年也开了一次民营企业家座谈会。

那时候黄仁勋还是米粉,中国电商领域的三大创始人正在陆续退休。马化腾那时候也在财报会上谈AI产业方向,其实就是没什么方向。局面虽然寡淡,但还不算太差。

7年时间,地覆天翻。

马老师回来了,他说阿里会改,然后在座谈会上和领导握了手。刘强东也回来了,除了对内整治,外卖业务直接对线上了王兴。最近他发朋友圈说快递员外卖员五险一金的所有钱都是京东出,这一套拳法真是打得王兴一声不吭。

局面刚热闹起来,没想到万税王就给大家来了坨大的。全球股市一片哀嚎声中,各个国家都开始建自己的关税墙。征关之治的第二天,拼多多宣布了千亿扶持计划。

这么多计划里,蚝腩就觉得这个直接数钱的扶持计划好,不仅因为它切中要害,还因为它被外媒广泛批评过。

如果你系统地看过A股上市公司的统计就会发现,上市公司每年收到的直接国家支持高达两三千亿人民币。外国朋友甚至把咱们政府对企业的支持加总算了笔账,说每年咱们补贴工业资金占GDP的:

5%。

外国朋友跳着脚叫骂,说这不公平。笑话,你有能耐你也贴呗,国际开发署没了,骂我们可没有补贴。

有别于这些规模很大,抗风险能力强的制造企业,中国还有很多活跃在消费毛细血管的小工厂。为什么拼多多拿钱出来补贴这些工厂,还要从中国电商的业务模型说起。

2

电商行业一开始非常简单粗暴。

聚拢一批卖家,然后想方设法吸引买家,促使二者发生交易,最后保障线下履约,就这样周而复始即可。

中国电商巨头们成功之后,喜欢用各种黑话描述自己的业务,其实说白了就是不断刺激买卖双方发生交易。

关于这个问题,王兴几年前谈过一次。他说高频(应用)比起低频是有天大的优势,因为你获得的与用户接触机会更多。王兴说的这个高频胜低频其实适用于大部分线上信息匹配,线下履约的行业。

对于电商巨头们来说,过去20年阿里和京东完成了支付工具和物流的基础建设,推出了无数的购物节,在培养用户,打牢基础方面做得可以说是很棒的。

后来阿里此前通过不断地收并购,希望在线上线下丰富自己的业态,电影、超市甚至传媒等等都有涉及。而京东除了一直在自己的供应链上下功夫外,在和主业有相关性的领域,也会跟随阿里的脚步搞一搞。

电商最本质的盈利方式是靠交易抽佣或者收商家的广告费,所以大家看过去热热闹闹的各种购物节和线上线下商战,电商平台们越做越重,本质上都是为了提高频率,用户花钱多了,才好问那些大品牌收钱。

时间长了,中小商家和用户倒是无所谓了。反正格局已定,真金白银还是大品牌们贡献的。

十年前的双十一前,京东推出了一条广告片,学跳舞的女儿,拿着DV记录的父亲;怀孕的老婆和做清蒸鱼的老公;两个白领闺蜜在一起买买买……

就是这一年,京东把“多快好省”的Slogan改成了“只为品质生活”,这一看就是500强出身的CMO喜欢的字眼。

虽然京东很快就摒弃了这个Slogan,但企业界对这种消费分层方法乐此不疲。

企业坚信消费是分级的,有钱人买奢侈品,中产阶级追求品质,普通人图便宜。这看起来很有道理,但当了几个小时中国首富的雷军为什么整天吃盒饭,马斯克为什么不买房?乾隆为什么吃驴肉火烧呢吗?

你们按照财富水平把用户分成三六九等,这样对吗?

3

前两天加州州长发了个视频,他说万税王并不代表所有美国人,尤其是加州民众,加州支持全球贸易关系的稳定:

请别报复我们州。

加州州长办公室在一份声明说,如果那些商品每次跨境都被征税,最终产品的价格将会上涨,并最终转嫁给加州的消费者。这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从半导体到航空航天和汽车产品等各个方面都会受到影响。

这说明啥,这说明美国的正常朋友,他们的过日子需求也很正常。老百姓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工厂能拿到稳定的订单给工人们发工资,仅此而已。

所以我说拼多多之前的百亿补贴和这次的千亿扶持都是极好的。

消费是从个人需求出发,打惯蛋和刷视频都是打发时间;喝茶和喝咖啡,都是提神。

如果人的需求是平等的,那么供给也应该是平等的,规则就更应该是平等的。

不去区分消费者的贵贱,平等而高效地向他们展示商品信息流,让他们自己决策要不要买。

什么品牌、白牌、工厂、个体户,到了我这儿都是浮云,我只看是否拥有足够的开放性和主动性去洞察消费变化,提供同品类具备竞争优势的产品和服务,高效匹配用户需求。

什么GMV、广告收入、客户关系这些都不重要,只要交易效率高,用户消费需求和工厂的生产供给绝对可以自洽。

通过补贴让消费端让用户觉得实惠,生产端让工厂觉得有赚头,交易频率自己不就提高了嘛。平台只要稳守平等和公平原则,就不会有问题。

当所有人都在研究为什么2024年,阿里、京东的营收增速只能做到5.8%6.8%,而拼多多能做到59%的时候,不妨想想大家是不是一个基因。

4

今年2月,字节跳动电商业务负责人康泽宇在All-hands全员会议上透露,2024GMV帮助抖音电商市场份额提升,基本到了行业第三的位置,仅次于阿里和拼多多。

人人都说抖音是电商新锐,猫狗拼是老一代。但蚝腩一直认为拼多多才是:

电商新势力。

他们很早就说过自己是人的逻辑,通过拼团了解人,通过人和算法推荐商品。拼多多APP里几乎没有搜索,也不设购物车,你可以想像把今日头条下的信息流换成商品流就是拼多多。

这种信息就是商品,商品就是信息的理念和字节是高度一致的。关于字节成功的原因,张一鸣差不多十年前就总结过:

提高分发效率、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这是最重要的。

逻辑差不多一模一样。

今年腾讯发年报的时候分析师们问马化腾,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你跟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挨着坐,交流了没有?

马化腾说交流了,非常敬佩这个市场上出现了这么一家独立、真正开源且非常自由的产品。

多余一问,没看马化腾腰也不酸了,腿也不软了,亲自兼任元宝的产品经理了么?内嵌Deepseek给元宝带来的泼天流量到现在还没消化完。

而且你看腾讯现在多接地气,在县城、乡村等下沉市场,元宝在到处刷墙。

还是那句话,如果人的需求是平等的,那么供给也应该是平等的,规则就更应该是平等的。

AI平权、社交平权、信息平权、需求平权,时代也在不断涌现出冲击传统商业规则的企业。

这一切,是新一代企业家们相近的认知和理念,还是科技驱使下的时代必然?

这些我回答不了。我只知道用户就是这样一点点聚在一起的,没有用户你讲什么流量,什么变现,什么战略?

要相信你的用户是敏感且聪明的,他们可能不富裕,但他们绝对知道谁最公平,谁对自己最好。这中间没有任何模糊地带,在被称为消费者、用户、流量之前,他们首先是个人。

前两天段永平说:

谁当选还不都得让老百姓过日子?!

这话不知道万税王识得唔识得啊?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