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六小龙”只在杭州?

45次阅读

为何“六小龙”只在杭州?

这几天,全国好多地方的官媒,都在跟着江苏问自己,为什么六小龙都在杭州,为啥自家的企业没搞出来DeepSeek,好多地方政府也借此大张旗鼓的重谈营商环境。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 标志着市场化的重启。

不过政事堂觉得还是要好好拆分一下“营商环境”到底是什么,因为不同的时代,需要的营商环境也不一样,不能还按照过去的思路来。

在移动互联网革命之前,中国在全球的定位,是世界工厂,工厂主的主要诉求,就是利用中国的制度优势,降低成本。

因此,在重工业为代表的老式企业主眼中,好的营商环境,很朴素的就是政府能帮助他们降成本。

以“汉东“”这个江苏省的原型为例,工业企业喜欢的领导,是李达康欧阳菁和丁义珍这样的“大哥”和“大嫂”,大哥一句话,就可以不给补偿就强拆大风厂,就可以帮你协调国有银行可以套利的低息贷款,就可以帮你把廉价的工业用地改成住宅用地。

为何“六小龙”只在杭州?

大哥们也很讲诚信,只要收钱了,就肯定给你办事儿,让你能够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土地赚到钱,大哥们可以用你创造的GDP一路升官。

说的难听点,这些工业企业老板需要的营商环境,是一个敞开的“权力交易所”,大家都是在算账,算的合适了,钱就可以驱动公权力替他们做事儿。

甚至一些老工业地区,当他们大谈营商环境时,能做的,也就是是让司法部门帮企业打赢劳资官司,或者以保护就业为旗号,帮助企业家”保人“、”“捞人”。

这就是旧式的营商环境思路,最普遍的则是对企业搞花式的退税返还,然后通过高房价把纳税的责任都转移到老百姓头上。

诚然,在传统全球贸易分工的大时代,这种“有为政府”的确可以让中国在全球化竞争中占据优势,也是中国改革开放成功最重要的秘诀,中国企业主们用低成本“卷死”海外高成本的,对手因方无利可图而不得不退出。

但这种模式是对劳动力、土地、环境的持续掠夺和对未来收入(房价)的透支来实现的,最终都免不涸泽而渔的那一天,到了那一天,要么对本地企业翻旧账查税,要么去异地搞远洋捕捞。

如今,时代变了,营商环境逻辑也变了,不能在继续过去的营商玩法了。

因为引领新时代中国的企业也在变化,他们不是追求成本更低,而是追求速度更快,自然,也就不需要政府再去帮他们降低成本。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自2015年以来的那一轮移动互联网浪潮,百团大战,滴滴快滴大战,支付宝微信的支付入口大战,都是烧钱的,而不是抠成本的。

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底层逻辑也变了,企业家们可以在消费端通过规模化大幅降低成本,而不再需要从生产端去一点点的死扣成本,在巨大的利润面前,各方都需要追求速度,需要抢在别人的前面。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高速扩张的科技与互联网企业带来了大批的“百万年薪”就业,也带动了全国的工资持续上涨。

2025年,这一轮人工智能浪潮也是如此,我们即将面对的,是百AI大战,是自动驾驶大战,是AI私人助理的入口争夺战,同样的道理,继续省钱省成本压缩工资,内卷都是没有意义的,如何更快的把优质产品搞出来推向市场,抢占市场,才是第一要务。

不仅企业竞争如此,大国争霸也是如此,因此,明儿我们将再次感受一波“1945猛虎下山”。

放猛虎,是因为时代变化了,大国竞争的新时代,不需要那个替你搞钱的“大哥”丁义珍,而是需要没有野心的“店小二”孙连成,干干净净的按照规矩办事儿,不给高速发展的企业添堵和掣肘。

至于为啥六小龙只在杭州而不是其他城市,道理其实也很简单,大家可以仔细回忆一下,前些年,好多城市都变得爹味十足,管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但你去过杭州的时候就会发现,这孙子是真孙子………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