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不能再把人民当成代价

2022年 6月 25日

一块土,若用来种地,它是不值钱的;

若用来盖工厂,那就是在筑巢,吸引凤凰下金蛋;

若是用来盖房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倒也好,怕就怕这安定人心的庇护,变成压倒人生的桎梏。

经济下行的时候,乱像丛生,房地产作为夜壶又被拎了出来。

有的开发商打着助农的旗号,辅以“零首付”的噱头,让土里刨食的老农民去搞按揭,把砸在手里的房子卖给农民,拿了银行的钱转身潇洒跑路。

这一波操作下来,农民得到了房子,银行放出了贷款,政府拉动了经济,地产商获得了现金,皆大欢喜。

真的皆大欢喜?

这是经济下行的时候,这正是居民债务高企的时候。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2022年一季度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53.22万亿元,同比增长6%。听起来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换成总数,换成人均、换成占比大家就清楚了。

2022年一季度末,我国居民的总负债超过了200万亿,人均背债14.7万,国民储蓄率从51.8%降至45%。

那老百姓借这么多钱,主要干了什么呢?

大家心知肚明,当然是买房。

西南财经大学曾经持续调研过355个城市,超4万户家庭8年之久,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发布过一个报告,说我国家庭债务主体是房贷,而且房贷在2013年到2018年占家庭债务比重高达55.6%。

高企的房贷,对应的却是相对较低的收入。

我国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也曾公开说过,中国的住房并不短缺,但一些城市的房价与收入之比已经超过了20,远远高于国际公认的标准。

买房让普通人背上债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个债务要背负一辈子,甚至可能还要掏空几代人去背负。

经济上行的时候,人们对未来还抱有希望,债务高一点日子紧一点,至少还有未来可以期盼。那经济下行,还叠加疫情的时候呢?

所以,农民得到的看似是房子其实是债务,银行得到的看似是资产其实是风险,政府得到的看似是经济牺牲的其实是未来。房地产商?还真得到钱了,但也只是苟延残喘。

拿了钱的人,会不会跑路?大树不知道,但是已经有人这么干了。

不能再把房地产当经济的抓手了,不能再依靠“土地财政”、“土地金融“刺激经济了。

有的读者朋友会问,既然强推房地产危害这么大,为什么我们过去还要一推再推呢?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回到历史当中。

我国经济上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几十年的高速发展被世界称为“中国经济奇迹“。

要发展经济,就离不开劳动力和资本要素的投入,离不开科技水平的提升。

劳动力要素?中国最不缺的就是劳动力。

科技水平?当我们还处在低端制造的时候,是不需要考虑技术水平的,人家会把成熟且落后的技术成套的搬过来。

唯一要考虑的要素就是资本了。资本从哪来?要么靠内部的积累,要么靠外资投资或者借外债。

可是外债好借不好还。

19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不要忘了。

拉美国家在低利率的时候借到大量美元投资国内,投资项目也主要是周期长、变现能力差的大型公用事业。同样是面临高通胀,美国同样也选择了加息来应对。

结果美联储一加息,国际金融市场利率攀升,利率攀升带动着借贷成本骤升,同时也意味着利息支出快速增加。

而且美国一加息全球经济都不好,拉美国家出口也开始下滑,收入减少而债务成本提升,加息引爆了拉美的债务危机。

前车之鉴在先,我们选择了内源资金。

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土地财政“、”土地金融“登上历史舞台,房地产业随后开始一路狂飙。

“土地财政“、”土地金融“最大的用处就是将土地资本化,用土地撬动大量社会资金。

利用土地出让金和抵押土地发行的城投债,政府手中集聚了天量资本。利用土地和资本,政府一手开发工业园区,推动工业化;一手大兴基建,推动城市化。

高速发展怎么来的?就是这么来的。对外我们加入WTO,成为世界工厂挣全球市场的钱;对内我们海量投资,国内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基建狂魔是有原因的,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经济奇迹实现了吗?嗯。

那代价呢?当然是广大人民群众承担。

土地上的房产价值越高,土地价值也就越高,政府可获得的资本也就越多。

然而,房产价值再高,也必须有一个限度,否则它会成为压垮居民乃至压垮经济的大山。

在一些统计口径里,中国居民杠杆早已超过地产泡沫破裂时的日本,直逼次贷危机前的美国。

而要是泡沫破裂,其恶劣影响可能比我们想象得还要深重。日本的失去的三十年,就是最好的教训。

我们不否定它的历史功绩,但特定事物只能在特定时期发挥特定作用。

修路好不好?非常好,好得很,“要想富,先修路“。

但是当城市里的道路总是一修再修,怎么也修不完的时候,我们就要警惕:这些投资,对拉动经济的边际收益是不是已经非常微薄了?是不是有人要猪肉过手沾油

城市新建楼盘好不好?如果是增加供给,平抑房价,老百姓是欢迎的,政府是做了实事的,开发商也可以心安理得的挣钱。

可如今,城市居民没钱了,还不起贷款了,法拍房屡创新高了,这击鼓传花的最后一棒居然塞到了信息闭塞、受教育程度低的农民们手上。

这些地方的主政领导,为了政绩为了前途去刺激经济,为了土地财政去搞房地产。

但大树我要问了,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什么?拿到资金投资的目的又是什么?根本是为了群众还是为了自己?

经济不是一串冷冰冰的数字,经济是火红的日子和对未来的希望。

我们需要什么其实很清楚:我们要的是产业升级,升级的产业才能帮我们从外循环中挣钱;我们要的是老百姓手中有钱,有钱的老百姓才敢消费,国内大市场的内循环才能真正流通起来。

合肥的“京东方“,光伏的产业政策都是鲜活的例子,非得在房地产、在土地金融上再吸一口?

不要再对房价暴涨还抱有幻想,因为暴涨的房价会戳破所有人对未来的梦想。

把人民当作代价的人,最终自己将会付出代价。

xitalk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