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瓜都准备好了,这就“拥抱和平”了?

2020年 1月 12日

本周最热门的话题当属美国与伊朗之间的纷争,2020年1月3日美军对伊拉克巴格达机场附近发动空袭,伊朗苏莱曼尼少将遇袭身亡,1月5日伊朗宣布中止履行伊核协议,1月7日美国拒绝向伊朗外长发放签证,扎里夫可能缺席联合国会议,1月8日伊朗向美军基地发射导弹,伊朗媒体报道声称此次袭击炸死了200多民美军,美方则澄清没有美军在袭击中受伤。美伊冲突的不断升级引起了全球的关注,网络上“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说法更是喧嚣尘上,不过随着特朗普的声明以及伊朗方面的反应貌似更大规模的战争是不可能爆发了,通过这次美伊意料外的冲突,我们对美国的地缘政治进行小小的梳理。

美国的地缘政治学理念

尼古拉斯·斯皮克曼(Nicholas John Spykman,1893年-1943年),荷兰裔美国人,地缘战略学家,国际关系学者,被称为“围堵政策之教父。他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古典现实主义的发起者之一,将东欧政治思想带入美国。他曾在耶鲁大学国际研究所任职,研究重点放在地缘政治学方面。斯皮克曼的著作《世界政治中的美国战略:美国与权力平衡》,于1942年出版,他从关切权力平衡的角度说明美国企图以海洋阻隔敌人的孤立主义政策必败,他希望避免美国像一次大战一样企图置身事外,而是应当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全球的竞争中。

 

早在1938年斯皮克曼发表的论文“地理学与外交政策”之中,他就认为地理因素,相较于经济、领导人性格等因素,对于外交政策的影响更持久。同时他提出地理位置对国家影响重大,而美国同时接邻大西洋太平洋,位于世界最有利的位置。按照地理位置,斯皮克曼将国家分为三种类型:内陆国家,海岛国家以及同时有海陆疆界的国家。而地理位置也决定国家的外交情形。像是内陆国家与陆上邻国有安全问题。海岛国家则会受其他海权与邻近大陆的强权的影响。在面对邻近大陆强权时,海岛国家会以征服或殖民来维持一些海岸缓冲国家,并且支持陆上强权的权力平衡。斯皮克曼将美国归类于海岛国家,他日后对于美国外交政策的建议也倾向上述海岛国家的政策。

在《世界政治中的美国战略:美国与权力平衡》一书中,他再次具体的分析说明,国家会因为地理差异而造成安全观的差异,所以国家之间将难以达成维持集体安全的有效体系。由此他得出结论认为一次世界大战后创造的国联终将无法维持长久和平,因为同一块区域对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安全意义。同时他在书中将整个世界的国际关系视为无政府状态,在国家之上没有足以约束国家互动的威权,所以所有国家都在争取自身安全与存续。斯皮克曼认为国家的力量由很多因素构成。包括国土大小与疆界;人口;蕴藏与生产的原物料;经济与科技发展;政治体系稳定;国家精神;军事力量;潜在敌人的力量等等。斯皮克曼强调,国家领导人对于道德价值的考量不能干扰国家的权力目标。领导人可以用道德作为追求权力的辩护,但在道德带来弱点时就要放弃道德。国家并不是为达成道德价值来追求权力,而道德价值是国家用来获取权力的。所以在奥巴马时期白左的民主思想只是美国用来遏制其他国家追求权力的手段,同样特朗普时期美国本土的民粹思想也是美国奉行单边主义的自我道德辩护,但是究其根本都是在大的经济背景下美国自己做出的战略调整只不过是披上了总统个人色彩的外皮罢了。

 

在书中斯皮克曼做出了总结,一个国家的领导人要更加重视的是全球的权力平衡,因为从历史经验上看权力平衡往往比宣示善意带来更多安全。权力平衡是强权之间永无休止,不断变化的斗争关系,有时带来战争也是很正常的。所以斯皮克曼得出结论二十世纪的战争将是国家间的总体战争。

美国关注的地缘热点

斯皮克曼将世界重要的地缘区分为三大类:心脏地带、边缘地带和离岸大陆。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边缘地带也被称为“内新月形地带”,他在书中认为最为重要的三个边缘地带分别是:欧洲沿海地区、阿拉伯沙漠地带和亚洲季风区。事实证明在二次大战后这三个地带也是美国在全球最为关注的三个焦点地区。

在欧洲沿海地区,美国将自己定义为一个离岸大陆国家延续着英国的大陆政策,在战后通过“马歇尔计划”扶植西欧盟国对抗苏联,其实在二战后期美国已经体现出了作为新的全球霸主的野心和战略,因为对于美国来说“从乌拉尔山脉北海的俄国不会比从北海到乌拉尔山脉的德国更好”。

 

所以在二战后期美国都是尽量避免完全的消灭德国有生力量,因为他们已经在考虑战后如何遏制苏联的发展,因为仅靠一个英国显然无法对抗拥有着广大国土面积的苏联,在欧洲大陆必须树立起与苏联势均力敌的力量,于是便有了“马歇尔计划”和北约的成立。东欧剧变后同样的政策依然延续至今,在苏联解体后美国一直在背后阻挠欧盟的成立,因为俄罗斯远不如苏联有威胁但是统一的欧洲却足已影响到美国的全球利益,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更何况欧洲诸多国家曾经有着广大海外殖民地,这导致像法国、意大利等国至今都有着相当的国际影响力。所以此次英国脱欧美国是相当支持的,因为欧盟的分裂美国是乐见其成的。

在阿拉伯沙漠地带也就是大家现在俗称的中东地区。从冷战时期这个区域便是美苏争霸的焦点地区之一,五次中东战争,作为美国铁杆盟友的以色列越打国土面积越大,自从有了核武器之后更是稳稳地占据着圣城耶路撒冷。当然阿拉伯国家也没有坐以待毙,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成立以及70年代的石油危机便是阿拉伯国家的反抗,在那之后美国加强了与沙特的关系,除了石油的经济原因更重要的是伊朗发生了伊斯兰革命,革命后的伊朗一改往日的亲美形象变成了一个不为美国操控的海湾地区大国。

 

1980年4月美伊断交后,9月伊拉克军队开始入侵伊朗,一场新的代理人战争爆发了,但是出人意料的是新生的伊朗在最初的失利之后不仅抵御住了伊拉克的进攻更是在两年后完全收复了被侵占的领土,而且通过战争伊朗革命派巩固了政权同时压制了国内的反对派,但是美国的目的还是达到了,两伊战争后的伊朗面对美国的各种制裁始终没有成为区域大国。反而是得到美国资助的伊拉克领导人萨达姆信心开始膨胀,于是在1991年萨达姆领导的伊拉克悍然入侵科威特,但是萨达姆显然错误的判断了美国的中东政策,美国当然不允许中东地区出现这样的区域性大国,于是联合国第一时间做出了决议海湾战争爆发,美国更是在发射了信息时代战争的第一发战斧导弹,

 

全世界的媒体前大秀肌肉,打的伊拉克毫无还手之力。可以看出在中东地区美国是绝对不会允许政治强人出现的,无论是萨达姆还是后来的卡扎菲都逃不过国破家亡的下场。

其实亚洲季风区可以分为两个关键的边缘地带,一个是印度所在的南亚地区另一个是我们所在的东亚。美国的政策依旧是保持在东亚和南亚不会出现挑战美国地位的国家。先说南亚,印度独立后奉行不结盟的政策于是美国就积极地援助巴基斯坦尤其是在70年代印度与苏联结盟后,美国更是加大了援助的力度其目的就是为了保持南亚的战略均势。在东亚众所周知美军更是有着庞大的驻军,二战结束后的冷战期间美军亲力亲为的扶植日本用以防御苏联南下,为此甚至都没有废除日本的天皇也没有对二战的日本战犯进行彻底的清算,而日本的横须贺也是唯一的非美国本土的航空母舰母港,在韩国美国更是打着保护的名义懒着不走还不断地部署各种先进的导弹和探测雷达。进入90年代随着苏联的解体东亚的美军更是嚣张跋扈,组织的所谓第一岛链防御圈更是死死地将我们限制在了狭小的范围内,这一时期我们的东南亚海运航路完全没有保障随时可能被掐死。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袭击了美国本土,随即美国掀起了全球的反恐战争,面对恐怖主义的威胁合作成为主流,在南亚苏联解体后巴基斯坦的作用不再像以前那么重要,而且巴基斯坦的军人政府又和阿富汗的地方武装不清不楚,于是美国与印度的关系开始升温,同样在东亚地区中美关系也随着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得到了缓解,比如说对于新疆问题,之前美国都将其作为人权问题说事,在全球反恐的大背景下美国一反常态的认定了新疆的多个组织属于恐怖组织,并要求中国在反恐战争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一时期美国的战略是合作而不是围堵,但是随着2011年5月本·拉丹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美国再次回到了旧有的老路上,在2011年11月奥巴马提出了“重返亚太战略”,再次将我国视为正在崛起的区域强权国家,通过挑动南海和东南亚国家来制造与我们的争端同时从经济贸易方面遏制我们的发展。

结语

综合看美国在三个边缘地区的战略目的都是防止一个挑战美国霸权的国家或者组织出现,所以在沙特疲于应对国内经济问题,伊拉克被打残的情况下,对待逐渐呈现出中东伊斯兰领袖的伊朗突施重手也就能理解了.

 

近几年圣城旅的苏莱曼尼少将在中东地区可是为伊朗的这种隐隐的领袖地位做出了不少贡献,打掉这样一位重要的串联人物后再通过其他手段予以补偿正是商人特朗普所擅长的谈判,只要价钱合适伊朗也一定会接受,因为与美国开战纯属无稽之谈丝毫没有胜算,所以就有了特朗普在1月10日所说的“拥抱和平”,因为这样既显示了美国对“民众眼中坏人”严惩的强悍又阻止了事态升级,防止美国介入中东无休止的区域战争。同样虽然特朗普在东亚一直叫嚣着不交保护费就撤军,实际上也是不可能真撤军的,只是通过这种手段为他今年的大选增加筹码,同样日韩两国也需要通过缴纳保护费的方式表现出对特朗普个人的善意,并通过这种方式来期待未来可能获得的美国政策支持。

最终对于我们自身,则是要在这一年利用美国大选的窗口期完成东亚三国的联合和全亚洲更广泛的合作,将自己的盟友变得多多的,只有这样才能在之后的对弈中领先一步。

xitalk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