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税的试点怎么开始?

2021年 5月 16日

跟昨天的文章类似,随着问题热度的降低,跟大家冷静的聊一下房地产税的问题。

屁股不同,自然有支持有反对,政事堂无意站队,单纯聊一下趋势。

就像王安石“熙宁变法”之初大搞“保甲法”清查人口,张居正“一条鞭变法”之初的全国清丈田亩,普查与统计结果不是给老百姓吹嘘用的,而是为大刀阔斧的改革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

就像大家玩游戏都知道攀科技之前去探图侦查,大决战之前在关键位置插眼。国家在重要改革之前,也必然要进行大规模的普查,才便于调整政策和调集资源。

毕竟,保守派力量向来都是远比改革派强大。

而此次普查结果刚出来,房地产税的政策就出现了变化,这意味着,一些未公开的关键数据,比预想中的变化要快,促使了政策的临时调整。

而调整的方向,就是刚刚还被强调的“先全国立法后自主实施”的模式被否,改为了“先试点后立法再推广”的模式。

对此,很多人的理解,这是在给房地产税加速。

但实际上恰恰相反,这是国内支持“缓收派”的力量占据上风,短期内通过立法无望,“急收派”不得不绕开立法机构,选择通过行政试点来加速房地产税的进度。

这意味着,在疫情的冲击之下,曾被给予厚望的房地产税快速立法,很可能要拖到十四五末期甚至更久,而原本很久(十五五)才会出现的首个征收房地产税的城市,则会在十四五之初就提前出现。

那接下来,就要看是哪些城市会被“试点”了。

这就像秦灵公在雍都之外建设泾阳,在秦献公在雍都之外建设栎阳,秦孝公在雍都之外建设咸阳,为了摆脱旧贵族势力的羁绊,推动改革的顺利实施,历代的秦国君主的改革都避开了旧利益集团强大的地区。

同样,我们对于传统势力强大的“北上广”都选择了避开,80年代在外贸中心广州的边上画了个圈搞了深圳,90年代在经济中心上海的边上划了条线搞了浦东,如今在政治中心北京的边上设立了雄安。

既然既得利益集团的阻力巨大,那么就不会先去触动他们,而会选择那些年轻有朝气的地方,搞大刀阔斧的改革,通过特区新区的方式,先把试点搞起来,然后再用样板戏的方式进行复制。

所以,政事堂猜测,为了降低难度,首批的房地产税试点城市,要么是没有历史包袱的新区(如雄安),要么是行政级别远低于经济体量的新经济城市(如深圳苏州),要么是有着一定的组织历史渊源(如厦门杭州)。

喊了那么多年的“狼来了”,终于在普查之后,要落地了......

xitalk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