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侧改革(一):需求侧改革的意义

2022年 12月 21日

导言

12月15-16日,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会议在北京召开,仔细阅读新闻公告,会发现在部署明年工作举措排在首位的就是: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政策性金融要加大对符合国家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要继续发挥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积极扩大先进技术、重要设备、能源资源等产品进口。

而就在中央经济会议召开的前一天(12月14日),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名义共同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则开宗明义讲道:

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是促进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决策

更早之前,每年最后一场常规的政治局会议12月6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3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

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

两档重磅会议和一份重要文件突出的一点就是,与过去七年反复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同,把工作的着力点调整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随着国际经济衰退迹象明显,国内疫情防控政策大幅度调整,明年我们仍将面临着美联储高利率政策持续下海外需求的持续萎缩,中美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错位导致海内外金融市场高度不确定,美国对芯片等高精尖产品对华限制出口所带来的供应链不稳定,俄乌战争延宕发酵带来的国际环境不安全等一系列风险挑战。

面对巨大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不安全性,两档重磅会议和一份重要文件透露重要的信号:那就是以扩大内需为主题的需求侧改革将成为明年我们可以聚焦的确定性政策机遇。

接下来,政事堂编辑部也将通过系列文章,系统性地梳理子明关于需求侧改革的思考,围绕“需求侧改革的意义”,“需求侧改革的波折”,“需求侧改革的历史逻辑”,“需求侧改革的内容解读”和“需求侧改革的可能演进方向及所带来的机遇”等方面循序铺开,希望能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帮助读者更加深入了解需求侧改革。

鉴往知来,温故知新。

第一篇:需求侧改革的意义

要理解需求侧改革的意义,必须先了解过去中国经济发展主线的供给侧改革。也只有了解供给侧改革的历程才会发现我们过去七年发生的波澜壮阔的故事的底层逻辑,才会明白我们将会逐渐明白从供给侧需求侧转变的原因,这种重大的转变在未来将演绎怎样新的故事。

2016年春节刚过,权威人士便在人民日报上刊文,文中研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

随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了近七年来经济发展的主线任务。尽管中途经历了2018年中美贸易战风波,2020年新冠疫情,美联储大放水等大事件,也没有动摇我们持续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决心。

此前政事堂编辑部通过系统梳理子明对于供给侧改革的思考和逻辑,展示了自2015年以来供给侧改革所经历的两大阶段,以及各自阶段为中国经济改革发展所带来巨大的影响。

往期回顾:

一张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张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之“三去一降一补”

一张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之“巩固、增强、提升、畅通”

一张图带你读懂“财政去杠杆”

一张图带你读懂“货币去杠杆”

去库存地产篇:中国房地产:从1987到2021(三)

供给与需求是经济运行两个关键环节,虽然我国面临着一定需求不足,但供给过剩的挑战更为严峻,权威人士通过7年的时间,带领中国这艘大船艰难的度过了供给侧改革的大风大浪,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改革期间,众多企业向吃瓜群众们演绎了个人和企业在时代和政策变换下风起云涌,潮起潮落的精彩大戏。“眼见他起高楼,宴宾客,后来又见他楼塌了。”在这场改革的过程中,曾经叱咤风云的某大、某视、某航、某邦、某天,一个个黯然地退出了聚光灯的中心;而从煤炭到钢铁,从航运到造船,从能源到地产,伴随着大量的“不合规”小作坊以及“落后”产能纷纷退出市场,一个个超级巨头迅速崛起。

子明认为,虽然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会有所不同,但是两者却有着共同的内核,那就是供给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中的“降成本”和“补短板”。因为无论是供给侧还是需求侧,最终目的都是为了降低商品生产和流通的成本,也就是物理上说的人为“降熵”。

从结果来看,供给侧改革的主线,是干掉挡路的落后产能,并通过规模化和产业化来降低成本。十三五期间,我们将一百多家央企整合到五十家以内,默许科技巨头们通过垄断迅速做大做强,让他们通过投资重组的方式,短期内拥有世界级的竞争力。

反之,需求侧改革的方式,是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已经处于垄断地位的央企和民企开启激烈的消费竞争,一边降低价格,一边刺激消费。防止垄断级的企业赚取垄断级的利润,实现让利于民。

供给侧改革,涨价去库存,形成行业垄断,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趋垄断);

需求侧改革,降价去库存,打破行业垄断,推动企业让利于民。(去垄断)

   

另一方面,12月14号中央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中特别提到,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应对国际环境深刻变化的必然要求。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的背景下,我们判断世界经济增长不平衡不确定性增大,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为了应对复杂严峻的外部风险挑战,扩大国内的需求成为了维护自身稳定发展中的压舱石,即使面临海外封锁也仍有抗争下去的底气。同时,如果顺利实现国内大循环,超大市场规模优势也是我们重要的谈判筹码

在初步了解需求侧改革的意义以后,我们也将会在下一篇文章中向读者朋友们讲述,需求侧改革的提出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历经了几番波折。——2020年年末短短数天,从中央政治局会议重磅提出需求侧改革到中央经济会议就被降调为需求侧管理,甚至在2021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基本消失。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如此大的转变呢?这样的转变又带来什么变化?为什么时隔两年重提需求侧改革?这将是我们在需求侧改革系列第二篇文章《需求侧改革的波折》将要分析的问题。

xitalk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