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争做转移支付?

2022年 8月 17日

1991年,苏联解体,加盟共和国散伙,各过各的日子。

彼时,部分与中国交恶的美国专家,看着中国东西部的差距也不断扩大,纷纷预测中国也将随着苏联解体,富庶的东南沿海地区甚至可能成立联邦。

可是他们并没有注意到,在新中国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一位黑框眼镜的老者讲话指出,“更要强调适当集中,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中央不掌握必要的财力,就不可能保证重点建设。”

讲话结束后不久,他的老同事也被调进京,肩负起了财税体制改革的重任。1993年8月12日,在秦皇岛的专项会议结束后,一支六十余人的队伍组建了起来,他们前赴广东,与东部省份党政负责人展开艰苦谈判,推动分税制改革以及向落后地区的转移支付。

后面的故事,我们就都知道了,中国不仅没有如西方专家所愿步苏联后尘而解体,还趟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东部有生产,中西部有市场,中央通过转移支付,让中西部能够不断向东部提供能源和消费产品,推动各地区之间互补不断加深,开启了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

与此同时,税收汇聚于中央,也为我们缔造出一支冠绝亚洲的军事武装。

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但总压着相同的韵脚前行。

8月16日,国务院在深圳,召开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

会议指出,6个经济大省(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四川、河南)经济总量占全国的45%,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顶梁柱”,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发挥稳经济关键支撑作用。

6省里4个沿海省(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在地方对中央财政净上缴中贡献超过6成,要完成财政上缴任务。

在政事堂看来,此次单点了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并非没有原因。

2021年,全国共有8个省级单位对中央财政为净贡献,分别是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北京、山东、天津、福建。

而值得关注的是,上个月国务院也在福建召开了东南沿海省份政府主要负责人会议,也重点提到了财政净上缴和保障国家财力有关内容,国务院连续两次召开同样议题的会议,再加上本次的时间点,说明任务税收上缴和转移支付的压力非常艰巨。

不过上次说的是,东南沿海5省市(福建、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经济体量占全国1/3以上,财政收入占比近4成,在地方对中央财政净上缴中贡献近8成。

同样是跟地方谈税的会议,不再邀请福建与上海参会,政事堂猜测,很可能是福建与上海的主要领导“北京话讲得好”,已经保障了超额向中央提供财政净上缴。

这个买卖真不亏,毕竟,今年为对抗疫情,中央的财政基本都用来保汽车与新能源产业链,收益最大的,就是拥有上汽和特斯拉的上海以及拥有宁德时代的福建。

此外,第一次会议没有邀请,但是第二次会议邀请的山东,大概率是本轮主动请缨,咬着牙也要把今年的净上缴任务达成,值得赞许,以后好处多多。

至于两次会议都没有邀请的天津,大概是因为疫情重创之下,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29.3%,几乎铁定无法完成年初制定的上缴任务。

而两次会议都邀请的广东、江苏、浙江,应该是本次会议的“主客”,这三个外向型省份,大概率是肩负着最大净上缴的重任,尤其是本次东道主的广东,作为潜力最大的省份,很可能需要真的挑起大梁。

毕竟,今年受新冠疫情冲击,以及巨大的维稳压力,又遭遇了全国土地收入锐减,中西部对东部地区的转移支付需求激增,几个东部省份很可能会被要求在去年上缴的基础上,再有一定的增长。

至于此次被邀请的四川与河南两省,既是中国人口“凭亿近人”的大省,也同样是中央转移支付接受的双雄,去年两省都从中央拿到了五千亿的转移支付。

本次,国务院把最能挣钱和最能花钱的凑到一起开电视电话会议,就是希望推动发达地区从财政上多出力帮助欠发达地区,保住欠发达地区的主体市场和购买力,能够在全球即将萧条的大背景之下,保持对东部发达地区的购买力。

最后,再根据这些会议的细节做一些未来的推演。

三十多年前的那场转移支付,不仅为打通了中国国内经济循环的任督二脉,也把上海话带入了北京,三十多年后的这场转移支付,不仅将启动中国的经济内循环,也会把福建话和山东话带入北京,对于两省有着不小的利好。

三十多年前,广东错过了机会,三十多年后,希望广东、江苏和浙江,三个外向型的经济大胜不要重蹈覆辙,拿出点魄力来。三十年前的历史证明了,对中西部的转移支付,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xitalk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